做一条牛仔裤·裤子纸样的结构制图
最近在学习牛仔裤的纸样制作,我手上使用是九元学校的《服装结构设计及其应用》教材,但在涉及到牛仔裤纸样制图方面的实际操作步骤时,该书却没有提及。我对这么重要的内容教材上却没有列出,我以小人心之心揣测,是否作者有所保留了?于是我上网搜索有关资料,仍得不到有效的答案,我决定去图案馆翻阅资料。在图书馆,服装纸样制作的书不少,但只有一本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教材上,才找到了我要的内容。对于纸样制作,结构制图是基础,而且我还发觉,这也是用CAD制作裤子纸样的关键,我想将这部分内容记录下来,以备日后使用。我是用电脑记录及保存的,过程中我想到干脆将这部分资料放到日志里吧,这样自己查看容易,也为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提供学习参考。记得我曾对一位朋友说,你做了这么多年物流的工作,可以开博,将工作心得写上去,他回答我说,我就靠这点经验和本事吃饭了,公开了,还有饭吃的吗?我只是笑笑,不再说什么了,我自己心里是不同意这种观点,我认为经验和知识是可以分享的,但能力的获得最终是通过个人的实践的,我们不防公开心得,相互交流促进,至于受者是否能掌握达至实用,那要看他的努力和悟性了,所以一个人的成功,最终决定于他的个人因素,我们无需太过狭隘和保守。我向往盛唐的气象,其中一个原因,就是唐朝人们的气度:开放、自信、海纳包容。
扯远了,我们做的是牛仔裤,但书本上是以西裤为例做制图示范的,但这不要紧,其中很多关键步骤是相通的。
女西裤主要制图公式 单位:CM
部位 |
公式 |
部位 |
公式 |
裤长 |
裤长-3+1 |
前脚口宽 |
1/2脚口-2 |
前直档深 |
1/5臀围+4.5 |
后臀围宽 |
1/4臀围+1.5 |
前臀围宽 |
1/4臀围-1.5 |
后裆宽 |
1/10臀围-2 |
小裆宽 |
1/20臀围-1 |
后腰围宽 |
1/4腰围+1+4 |
前腰围宽 |
1/4腰围-1+7 |
|
|
一、前裤片制图顺序

开格顺序(图3-9)
(1)下平线(基本线):与布边垂直,以纬向作横线。
(2)上平线(裤长线):按裤长-3+1 cm,由下平线量上,作横线。
(3)侧缝直线:由布边量进2CM作竖线,相交于下平线和上平线。
(4)横裆线(裆深线):按1/5臀围+4.5CM取直裆高,由裤长线量下,作横线。
(5)臀围线:由横裆线量上7CM,作横线。
(6)中裆线:取臀围线与下平线距离的中点再提高2CM,作横线。
(7)前裆直线(臀围宽线):按1/4臀围-1.5CM,在臀围线上,由侧缝直线量进,作竖线。
(8)小裆宽:按1/20臀围-1CM,在横裆线上,由前裆直线量出,作点。
(9)前烫迹线(裤中线):在横档线上,先由侧缝直线量进0.5CM作横裆宽点,后再量至小裆宽点两等分,作竖线。
(10)脚口宽:按1/2脚口宽-2CM,在下平线上,以烫迹线为中点,两侧平分,定出前脚口宽,作点。
(11)中裆宽:在下平线的脚口宽点与小裆宽的1/2处作斜线,从而定出中裆的基本宽。
(12)前裆内撇线:定数0.5CM,以前裆直线与上平线偏进0.5CM,作斜线。
(13)前腰口宽:按1/4腰围+6CM,在上平线上,由内撇线量起。
外轮廊线(图3-10)
(1)前腰口线:由上平线与前裆内撇线交点降低0.5CM至褶边画弧线,褶边至腰口划直。
(2)前裆弧线(小裆弧线):臀围线至横裆线的1/3与小裆宽线的1/2作一条斜线,臀围线至横裆线的2/3与小裆宽作另一条斜线,由两条斜线顺势划出画线与前裆内撇线相连画顺。
(3)内侧缝弧线:由小裆宽到中裆宽到脚口宽弧线划顺。
(4)外侧缝弧线:由腰口线划出弧线通过臀围线至横裆宽点连顺,再由横裆宽点至中裆宽作直线,中间凹进0.3CM弧线连顺直至脚口,侧缝弧线一定要连接画顺。
内结构(图3-11)
(1)裥褶位:前褶量4CM,以烫迹线为界,左右之比为2:1,褶尖至横裆止。后褶量3CM,自前褶边线至腰外侧缝点距离取中点,两侧平分,褶尖至臀围线。
(2)袋位:直插袋在外侧缝上,距腰口2CM处为袋口上点,袋口宽为15CM。
二、后裤片制图顺序(重叠裁法)

采用重叠裁法进行后裤片制图如图3-12所示。
(1)后烫迹线:作点画线,与前烫迹线重叠,丝绺对直,并划出前片虚线。
(2)横线条:下平线、中裆线、横裆线、臀围线及上平线与前裤片平齐。
(3)后翘高:定数2CM,由上平线量上。
(4)后落裆线:横裆线低落1CM,作横线。
(5)后裆斜线:在上平线上取烫迹线与前直裆线的分中点,再在臀围线上,由前直裆线量进0.5CM取点,两点连线,上至翘高线,下至落裆线。
(6)后裆宽:按1/10臀围-2CM,在后裆线的底点量出,作点。
(7)后腰围宽:按1/4腰围+1+4CM,由后翘高斜量至上平线,作斜线。
(8)后臀围宽:按1/4腰围+1+5CM,在臀围线上,由后裆斜线量进,作点。
(9)中裆宽:在前裤片中裆宽的基础上,内外侧缝各量出2.3CM,作点。
(10)脚口宽:在裤片脚口宽的基础上,内外侧缝各量出2CM,作点。
(11)腰口线:斜线画实。
(12)外侧缝线:由后腰围宽点,通过后臀围宽点、中裆宽点至脚口宽点连线画顺。
(13)后裆弧线:后缝直线在臀围线以下借助于前裆弧线顺势画出后裆弧线。
(14)内侧缝线:取后裆宽点与前裆宽点距离的中点,与中裆宽点连成辅助线,然后从后裆宽点通过中裆宽点至脚口宽点画顺。
(15)脚口线:横线画实。
(16)省位:后腰围宽三等分,定出省位,前省量1.5CM,省长9CM;后省量2.5CM,省长11CM。
LQ,2010年01月19日
《LQ的博客》相关日志链接:
|
评论